誠如陽光不會自己燃燒起來,必須將思路集中在您手上的工作,直到找到焦點

。。。。 電話之父 亞歷山大.格拉漢姆.貝爾 1847~1922

(鵝爸爸運用粉彩所繪製的貝爾肖像畫作)

  

 

在擁有六十年歷史悠久的桃園市新興國小自然教室裡,老師與學生發明極具創意的手作教具並結合實驗遊戲,應用在國小高年級(聲音與樂器的課程)。首先讓學生寧靜下來聽聽校園裡的聲音,舉凡竹葉隨風搖曳的聲音、白頭翁的鳴叫聲、雨聲、讀書聲,來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。

 

校園中白頭翁有趣的 「巧克力~巧克力......」鳴叫聲

 

接著利用環保材料共同設計課程教具,將這些有趣的聲音與發聲原理應用一一呈現在課堂上。

例如利用寶特瓶與塑膠杯、彈簧製作簡易回聲擴音器。

 

利用寶特瓶與氣球、膠帶,設計成簡易的敲擊、撥彈樂器:【環保鼓】。試著調整氣球膠皮的鬆緊度來引導學生對於聲音 高音、低音的原理認知。鼓皮繃得越緊,振動頻率(音頻)越快,所以聲音越高,反之鼓皮調整越鬆聲音越低。

 

設計有趣的"四方"話筒傳話遊戲結合成語猜謎遊戲,讓孩子由實驗遊戲中去學習聲音原來可以藉由固體來傳遞。

 

▲設計有趣的話筒_成語猜謎遊戲

 

實驗互動後老師再與學生們分享電話之父 亞歷山大.格拉漢姆.貝爾發明電話的科學故事,利用心智圖來強化孩子的閱讀心得。學生除了佩服科學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之外,更欽佩他們努力不懈的實驗精神。也由於貝爾的母親與太太都是聽障人士、貝爾本身又是一位教導聾啞孩童發聲的聾啞教師。學生透過電話之父的故事,也漸漸能體會聾啞人士的感受與不便,也對貝爾先生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為便利的發明,產生了感謝。

 

緊接著,老師打鐵趁熱再訓練學生撰寫科學閱讀報告的能力,讓學生運用資訊能力搜尋科學家的名言、生平、事蹟與貢獻。慢慢引導學生將此次科學閱讀的心得與感受,用文字與繪畫方式呈現與記錄下來。

▲科學報告布置教室一隅

 

最後資訊融入教學,運用平板下載"分貝計APP",讓孩子學會控制音量的大小,比方說下雨聲約為50分貝,電話鈴聲約為80分貝,火車約為90~115分貝,汽車喇叭聲約為120分貝,鞭炮聲約為150分貝,讓學生知道何謂噪音?透過老師解釋:若長期待在高分貝的環境下,將會造成內耳的聽覺毛細胞受損,讓學生自主性地於日常生活中學習控制自己的音量。最後希望學生透過這堂有聲的自然課,能夠好好地珍惜這個有聲的世界。

  

▲運用平板下載分貝計APP,讓資訊融入自然課教學。

arrow
arrow

    森之作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